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做好一家空压机生产厂家不容易,做垮一家生产厂家更难。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如果有一家空压机生产厂家垮掉了,那是人为的,因为利润太好。但是现在,如果有一家生产厂家倒闭了,一定是市场行为,是被市场所抛弃的。
首先,我们要清楚螺杆空气压缩机的定位范畴:传统制造业──通用领域──气体行业──压缩机系列──空压机项目──螺杆空气压缩机产品,无论如何夸大梦想,现实里,空压机就是细分后一个很小的产品类型。在中国市场经历了十年加速洗礼后,绝大部分空压机生产厂家生存上开始感觉“不容易”,甚至已经“不容易”,既然如此,是有其历史根源的。
一、从空压机产品设计开始,由最原始的买一台或者借一台外资品牌机器模仿,到后来挖有设计经验的工程师(其实就是有设计图纸的工程师),再到后来干脆花钱买图纸,本来就粗糙的技术加上近亲繁殖,无研发能力的生产厂家患有严重的产品遗传疾病。
二、从钢材和油品等原材料市场的“白菜价”到空压机零部件供应商的“肉搏价”,生产成本价格透明化导致产品偷工减料的低价化。
三、从老板指定工程师设计一个什么样价位的产品开始,注定这样的产品走上了不归路,因为这是在挑战机械原理,有些非专业出身的空压机生产厂家老板是不具备这个专业技术和挑战能力的。由此,老板指定设计成本价格的做法是不科学的。这也决定了产品在同质化增生下,必然走向低质化、低端化。
四、从生产一线的员工流失率到产品的不稳定状态是成正比的。组装空压机不是什么精致的技术活,但新手和有工作经验的装配工相比,在对产品的性能理解上,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五、从销售人员的“黄埔军校”到市场上的手足相残。有的空压机生产厂家自诩为“黄埔军校”,销售人员严重流失。不知道这是自嘲还是无奈,也不知道反省过没有,市场就这么大,走一个人,少几个客户,走一群人,少一片市场,走一个人才,少一份未来。
六、从“低价无服务”的售后到“原装高价套牢”的服务。“低价不包括服务”是一种不自信、不负责任的投机行为,只会诱惑一些低端客户,根本谈不上什么经营模式。而借所谓“原装正厂”的天价来索取售后服务利润,用合同的文字游戏来套牢客户,许多优秀的代理商也都是在忍受不了的时候也就不忍受了。
七、从年初铺货时的“蜜月”到年底催款时的“冷战”。最行之有效的销售捷径是“铺货”,而自取灭亡的绝路也是“铺货。国人的诚信仍然有很长一段路需要找回。铺货和借款有区别吗?没有!
八、从生产厂家“扩张”市场到代理商“扩招”品牌。不知道是习惯还是惯性,空压机生产厂家的基因里有一滩做大的“血清”,有几个铜板就嚷嚷做大。既然厂家要做大,重新分配市场利益,又没有什么新的利益输送,都是换汤不换药、新瓶子装老酒的东西,代理商择良枝而栖怎么就叫“背叛”呢!彼此都没有错。
九、从“无节制”压价到“无节操”操作。如果是商业行为超低价销售,可以视作商人的任性,而以行业中一些众所周知的潜规则去攻击甚至举报其它品牌,就显得没有节操了。虽然节操不值钱,但是善良很重要。
十、从终端用户“3331”习惯性结算方式到免费使用一段时间的“零付款”自杀式中标,迟早是会栽跟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是行规,还是潜规则,可以利用规则,乃至修改规则、突破规则,但不懂规矩者必将出局。
十一、从政策上的“扶一把”到大环境的“推一把”。四万个亿的鸡血把一些2008年频临倒闭的空压机生产厂家救活,螺杆机制造商应该是四万个亿的受益者。但现在的政策是把生产厂家推到市场上去接受检验,这一把恐怕推在一些生产厂家的软肋上了,痛得要命。
十二、从“不折腾”可以活着到“不折腾”就会死去。在空压机生产厂家接受市场洗礼之前,一些厂家也做了自保性防范措施,却很少有生产厂家做最坏的打算。维稳的策略和不折腾的战术确实有术也有效,但时至今日,再不折腾,那就是病入膏肓,折腾不起来了。
从现在开始,空压机生产厂家已经处于前所未有的艰难境地,从由生产厂家选择市场到由市场决定品牌,从十年前的信息不对称盈利模式到现在的新技术大服务的聚焦点,这是符合经济规律的。
从非善的零部件特制化到从恶的密码控制化,事实已经证明或许时间将会证明,这些都是坑人坑己的“坑爹”行为。早日收手,善莫大焉!
结束语:如果是有事业心的老板,多和高手过招,还是不要贪大的好,莫把玩家当对手。那是一场背景、文凭、文化和才华的游戏,与铜板还是有一厘米遥不可及的距离的。